您当前位置: >  > 

 

一、据守苏州城西的水路要津

 

虽然现在的横塘驿站只剩了一座古驿亭——原来驿站的大门,但丝毫不影响它的重要性。早在1990年,原邮电部为祝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图案就是这座横塘驿亭,题名为“姑苏驿”。历史上, 苏州有过许多著名的驿站,如望亭驿、姑苏驿、松陵驿、平望驿等。“姑苏驿递南接行省,北抵大江,东南贡赋并两浙、闽海之供,悉由兹道,是以送往迎来,岁无虚日”,古时东南各省上缴贡赋和获得供给都要经过姑苏驿,由此就造成了姑苏驿的繁忙。除了运输物资,驿站还为往来官员提供交通工具、食宿,并具有传递官府文书等功能,在维系大一统的皇权统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横塘驿站始建时间不明,它的设置情况、地位、业务等史料在古籍中也找不到。有专家认为它是姑苏驿的前哨或者关口,是姑苏驿下面的子单位。古驿亭南面的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题款“同治十三年六月”。由此联,可大致猜测此亭建时,西侧的大运河道尚未形成气候,驿站主要还是服务于出入太湖方向、经胥江的信息物资传递与旅客通行,所以说“远映胥江”。驿亭坐北朝南,地处横塘,位于苏州城西的水路要津之地,也是旧时出入苏州城的必经之处——沿胥江往西过横塘、经木渎、出胥口可入太湖;沿胥江东去,可南下北上,通江达海,这也是太湖水的流向。驿站是漕运、政令通达北方中央以及南下浙赣闽粤等地的中枢,更是洞庭商帮出入太湖、通江达海一个重要节点。

驿亭呈长方形,南北深5. 5米,东西宽4. 2米,五架梁,歇山卷棚式瓦顶,两条屋脊南端各有一只小石狮,东西外墙顶部皆绘有牧牛图。驿亭四角皆为石柱, 南北皆有栅栏门,东西皆为墙并有窗洞,两面墙里共砌有大大小小9块碑刻,分别记述同治后的几次集资修葺、保护的情况。1955年,文物部门在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残存的,已倾斜、破旧的驿亭;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进行了大修;1963 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再度整修;1982年以“横塘驿站”之名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第三次整修;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第四次修缮,才有了今日样貌。

驿亭据守胥江小岛的最西端,大运河与胥江从它两侧汇聚又分流。在晚清遭受天灾、兵燹及现代邮政兴起的多重冲击后,苏州的驿站逐步凋零,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只剩横塘驿亭,茕茕独立于两水间,让我们想象古时驿站的繁忙与喧闹。

  

  【驿站二岸风光秀丽/刘水】


  二、彩云为伴,思接万里

 其实,现在的驿亭并不孤单,东南面横跨胥江的三孔彩云桥通过堤岸与之连接,两相依傍。东南面,有唐寅园。

彩云桥,原本并不跨胥江。明代徐鸣时《横溪录》记载:“彩云桥,去普福桥数武而北,独危峻,跨彩云港,故名。上为胥江陆路,下达江枫运河。载苏志, 洪武中,姚贵捐千金成之……”彩云桥南面原本有一座很有名的三孔石拱桥—— 普福桥,横跨大运河,桥上建有亭子,俗称“亭子桥”,2 004 年被货船撞毁。彩云桥因彩云港(又称“彩云塘”)而得名,桥下的彩云港往北与江枫运河相接。虽说徐鸣时提到彩云桥时说是在洪武年间由姚贵捐资建成的,但缺少其他相关证明,无法确认。19 95 年版《苏州市志》称彩云桥“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前后”,其实这只是一个重建的年份。南北桥柱皆有联,北联曰:“彩色焕虹腰,水曲堤平资利济;云容排雁齿,流长源远阜民生。”南联曰:“采鹢漾中流,双楫回环通范墓;云虹连曲岸,一帆平浪涉胥江。”

彩云港原是苏州城西横塘镇与枫桥镇之间的河道,明清时也起到了大运河支线的作用,后在1991年拓宽成为主线。也因此,在1982年10月已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彩云桥得以就近转向,移建在原桥址东面的胥江上。移建时,施工人员将拆下的每块石料按顺序编号,运到新址后再按编号砌筑。由于胥江较宽,移建后的桥梁宽度拓为3.9米,长度增至56.61米。于1992年6月8日竣工。从 此,彩云桥就与横塘驿站组成了独特的亭桥组合,更彰显水陆驿站的风貌。

   

  【驿站初晚/蒋琤】

    驿站左近的唐寅园,内有唐寅墓,在驿站南面的横塘王家村,距离盘门2公里。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明四家、吴门四家之一。因民间《唐伯虎点秋香》故事而家喻户晓。唐寅因仕途不成,晚年生活窘困,在明嘉靖二年(1523病故后,始葬于苏州城内桃花坞。嘉靖二十二年1543)移葬王家村祖陇。明末清初(1644)雷起剑等集资修整唐寅墓。清嘉庆六年(1801)又由吴县知县唐仲冕主持重修。1955年由政府出面进行了整修。195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遭破坏。1985年由文物部门进行了重修。现墓地广约1亩左右,墓墩高2米多。墓东向,前有石亭,亭内立碑,题“明唐解元之墓”,墓地四周砌石围墙。墓南有新建的唐寅纪念室。扩建后,以“唐寅园”名对社会开放。

  除了唐寅园,苏州城内桃花坞,还有两处唐寅的遗迹,一为唐寅祠,一为唐寅故居遗址。两者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寅祠在桃花坞廖家巷,原为桃花庵,明天启年间(1621—1627改建为准提庵。清嘉庆六年,唐仲冕在重修唐寅墓的同时,又在桃花庵东面建唐解元祠,题名“桃花仙馆”。咸丰十年(1860倾圮,同治中重建。庵内保存有唐寅《桃花庵歌》手迹石刻和杨廷枢画像石刻等文物,殿堂建筑比较完整。唐寅故居遗址在桃花坞北,原本是唐寅别业,清时为宝华庵。原有梦墨亭、六如古阁等,已毁,现尚存双荷花池、石板桥和池北的庵堂五间。

  北宋词人贺铸(1052—1125)凭着《青玉案》一词得“贺梅子”雅号,名垂词史,不仅如此,这首词还使“横塘路”深入人心;后来又有南宋范成大“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客船”(《横塘》)诗句,更使得“横塘”名闻天下。“横塘”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的指称或泛称,更被赋予了送别、盼归与惆怅的意象。这一意象又与效用性极强的“驿站”相关联,“横塘驿站”便有了文化与社会的双重意涵:文化层面的人情寄寓与社会层面的行政效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与信息交流依托于现代科技达到了迅捷与瞬时,横塘驿站的社会效能被消解,文化意涵被无限放大,更有对过往的追怀。今天,我们借助网络实现了天涯咫尺,却有了对“从前慢”的怀念,“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隔一川奔流不歇之水,远远地静观古驿亭与古桥,其实,对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情、美好的未来的期待与牵挂,一直都没有变。

  

三、驿站再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1年,横塘驿站作为“胥江小岛”的核心景点正在加紧进行全面的建设规划。古横塘驿站借助江南发达的水系与陆路,辐射全境,相形之下,彩云桥的功能只是通达两岸,但是,它们都曾是交通的重要部分。而今,古老的横塘驿亭与彩云桥并肩,眼前是大运河里南来北往的现代大型货运船;身后是作为运河故道的宁谧的胥江;不远处,唐寅园里行人不断;再放眼,周边远处拔地而起幢幢高楼;千年流淌的运河水汩汩地拍打着堤岸、桥墩……它们依旧见证着时代的繁盛,依旧见证着东西南北的贯通与交流。

  

  【欢腾大运河/汪俭】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山高水远,风雨兼程。漫漫行旅中,需要有歇脚处,接续力量,然后重新出发。亭、驿、邸、旅舍,供人食宿,让人得以休憩,接力以行。仅存的横塘驿亭,让人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