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井“锁定”亭子桥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横塘老镇上原先有座大名鼎鼎的三孔石拱桥,叫“普福桥”。它横跨大运河,把横塘东街、西街连在了一起。因为桥顶有亭子一样的建筑,可以供人们避雨、求神,所以大家管它叫“亭子桥”。
亭子桥在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里已有记录,只是当时名叫“横塘桥”。历史上,这座桥多次修建,比如明洪武二十年(1387)僧明曌就曾进行募修,并勒石进行记录。明代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又两度修建,状元文震孟、彭定求还分别写了《横塘普福桥疏》和《重建横塘普福桥记》。一座桥惊动两位状元,应该是很少见的了。
最稀奇的是,亭子桥四个脚所在的陆地上各有一口井,每口井上各有一座亭子。其中东北角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百雉回翔”,西北角亭子写的是“万峰耸秀”,东南角亭子写有“玉宇悬河”,西南角亭子则写了“宝云供极”。
桥的四脚各挖一口井,这样奇特的造型真是闻所未闻的,为啥要这样造呢?
传说,由于亭子桥太精美了,又长时间吸收胥江、石湖、横山等山水的精气,竟然得道成仙了,经常趁夜溜走。一次,有人竟然在东海边发现了她,就请她回去,她却死活不依,说一直站在一个地方就像吃官司一样没劲,她不喜欢。那个人去拉她,她索性“轰”的一下躺平在地,倒塌了。横塘百姓没有办法,只好轮流看守她,不但费钱费力,而且费心思。
“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啊!得想个办法稳住这座桥!”镇上的乡绅们、百姓们议论纷纷,可大伙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镇上来了位风水先生。这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上去仙风道骨。一些人请他看过风水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把镇董请了过来,让镇董请教如何守住亭子桥的问题。风水先生在镇董的陪同下,拄着拐杖,到亭子桥那里走了几圈,看出了名堂。他对镇董说,这座桥已经成精,赶紧在桥顶造个亭子,用亭子增加桥梁的重量,让她想跑都不那么容易;再在桥的四脚各挖一口水井,就像打钢钉一样,“锁定”这座桥的手脚,那她就走不了了。
镇董怀着半信半疑的心理,募集了一笔资金,开始请工人施工。说来也怪,一切完工后,亭子桥真的再也没有溜走过。更奇怪的是,此后横塘一带的工艺开始出名,比如酿酒工艺、眼镜加工工艺、玉雕工艺等,成才的后生也越来越多。人们弄不清到底怎么回事,还是另一位风水先生道出了原因:
亭子桥上建造亭子后,整座桥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工”字,所以这里工艺就发达了;而从上面看,整座桥像个“器”字,桥都成“器”了,人还好意思不努力吗?一努力,自然就人才辈出了。
风水先生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还是很有心理暗示意义的,这样,促进工艺发展和人才成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亭子桥在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里已有记录,只是当时名叫“横塘桥”。历史上,这座桥多次修建,比如明洪武二十年(1387)僧明曌就曾进行募修,并勒石进行记录。明代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又两度修建,状元文震孟、彭定求还分别写了《横塘普福桥疏》和《重建横塘普福桥记》。一座桥惊动两位状元,应该是很少见的了。
最稀奇的是,亭子桥四个脚所在的陆地上各有一口井,每口井上各有一座亭子。其中东北角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百雉回翔”,西北角亭子写的是“万峰耸秀”,东南角亭子写有“玉宇悬河”,西南角亭子则写了“宝云供极”。
桥的四脚各挖一口井,这样奇特的造型真是闻所未闻的,为啥要这样造呢?
传说,由于亭子桥太精美了,又长时间吸收胥江、石湖、横山等山水的精气,竟然得道成仙了,经常趁夜溜走。一次,有人竟然在东海边发现了她,就请她回去,她却死活不依,说一直站在一个地方就像吃官司一样没劲,她不喜欢。那个人去拉她,她索性“轰”的一下躺平在地,倒塌了。横塘百姓没有办法,只好轮流看守她,不但费钱费力,而且费心思。
“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啊!得想个办法稳住这座桥!”镇上的乡绅们、百姓们议论纷纷,可大伙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镇上来了位风水先生。这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上去仙风道骨。一些人请他看过风水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把镇董请了过来,让镇董请教如何守住亭子桥的问题。风水先生在镇董的陪同下,拄着拐杖,到亭子桥那里走了几圈,看出了名堂。他对镇董说,这座桥已经成精,赶紧在桥顶造个亭子,用亭子增加桥梁的重量,让她想跑都不那么容易;再在桥的四脚各挖一口水井,就像打钢钉一样,“锁定”这座桥的手脚,那她就走不了了。
镇董怀着半信半疑的心理,募集了一笔资金,开始请工人施工。说来也怪,一切完工后,亭子桥真的再也没有溜走过。更奇怪的是,此后横塘一带的工艺开始出名,比如酿酒工艺、眼镜加工工艺、玉雕工艺等,成才的后生也越来越多。人们弄不清到底怎么回事,还是另一位风水先生道出了原因:
亭子桥上建造亭子后,整座桥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工”字,所以这里工艺就发达了;而从上面看,整座桥像个“器”字,桥都成“器”了,人还好意思不努力吗?一努力,自然就人才辈出了。
风水先生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还是很有心理暗示意义的,这样,促进工艺发展和人才成长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