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耦园佳偶筑诗城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苏州,作为世界文化双遗产城市,“园林”和“大运河”是其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光辉灿烂的两张名片。苏州是一座园林之城,也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这座城市的城防设施,也是大运河的航道。在古城内,以“三横四直”为代表的骨干水系是大运河通向千家万户的水上通道,与这些水道并行的是陆上交通,从而形成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是大运河苏州段七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之一。
     明代文学家钟惺曾说过“三吴之水皆为园”。在苏州,水和园是分不开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耦园就是这样一处得水景之利的园林。这座地处大运河苏州段(东护城河)与城内第一横河交汇处,仓街小新桥巷的清代园子,三面环水,全方位地借景园外水系。风帆出没,橹声欸乃,景、声、影,都能收纳到园内。耦园前身为“涉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建于清初,大约经历了几次毁坏几次重建。让“涉园”改名为耦园,这里面蕴藏着一个让众人羡慕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则是沈秉成、严永华夫妻。
     沈秉成,字仲复,号听蕉,自号耦园主人。清咸丰六年(1856)进士,曾任苏松太道、安徽巡抚等职。
     严永华,字少蓝,号不栉书生,工丹青、娴诗赋、善音律,是颇有名气的“当世谢道蕴”。
     沈秉成的原配妻子并不是严永华,在认识严永华之前,沈秉成先后有两任妻子。沈秉成与严永华的兄长是同僚兼好友。一次,严永华之兄得意忘形间将妹妹手绘花鸟和题句给沈秉成看了。沈秉成看到后大为赞叹,倾慕不已。但那个时候,沈秉成已有妻子姚氏,只能暗暗心慕。有一次,他在妻子姚氏面前不慎说漏嘴,不小心夸赞了严永华。姚氏听到后,心里酸溜溜的,说道:“你若如此倾慕这个女子,不如等将来求来做继室。”谁知一语成谶,姚氏不久后病逝。一切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沈秉成果然求婚严家,1867年,严永华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沈秉成为妻。
  婚后二人情投意合,当时沈秉成历经宦海风波,有出仕归隐之意,刚好买下来一个园子,于是请了当时的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建成了现在的模样,易名“耦园”。耦通偶,有“夫妇成双”之意。1876年耦园落成。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
  从耦园正门进,可以感觉到此处是地道的江南小院,曲折幽深。而一进园内,则眼前陡然开阔。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从任何角度去看都透露着和谐与甜蜜。一般的园子,只有一个花园。耦园则不同。在这里,耦园的主人说,要建两个园子,要成双成对。所以,耦园的格局跟其他园林比起来很不一样,东西各有一个园子。东园寄情,以山景为主;西园藏书,以书房庭院为主。耦园的东西走廊环环相对,东边走廊名为“筠廊”,西边走廊名为“樨廊”,暗和夫妻之意。东西花园中有假山,东花园的为黄石假山,雄浑凝练,宛若男主人;西花园的湖石假山精美细致,宛若女主人。
     此外,园内还设置了夫妻二人专门用来写实赏景的水榭“山水间”,专门用来赏月的小亭“望月亭”,沈秉成更是为严永华常常去的一座小亭命名“吾爱亭”。相传女主人严永华每日在此弹琴,亭前正对曲桥流水。“吾爱亭”的左面是“听琴轩”,这是男主人听女主人弹琴的地方。闭上眼睛,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当时沈氏夫妇琴声与读书声相唱和的情景。
     夫妻二人在这耦园里诗词相和、浓情蜜意地过了8年。后来,沈秉成被再次召回朝廷,从此夫妻分离。一别6年后,沈秉成官场得意,被封为两江总督,可“拜命之日,严夫人卒”,严永华的死让沈秉成深受打击,一病不起。他回到耦园养病,但昔日的恩爱场景一去不复返,睹物思人,更是悲伤不已,最终郁郁而终。
     夫妻二人合葬,他们的故事也成就了耦园,使其成了苏州园林中最浪漫的一个。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严夫人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