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苏州非遗文化赋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时间:2021-10-20 访问量:

10月15日,由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苏州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指导,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苏州石湖智库、苏州人大智库、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承办的2021“智汇苏州”第4期学术沙龙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干将路校区苏州社科之家举行。

本次沙龙以“传承苏州非遗文化 赋能新时代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为主题,邀请了苏州大学袁牧教授,苏州工艺美术研究院马建庭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杨曦;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等多位重量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展开交流研讨。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明国等出席活动。沙龙活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石湖智库理事长张健主持。

 

张健在开幕式中表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有约10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约有80项,苏州市最多,共33项。长期以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立法、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承能力培养、机制化保护体系建设、展馆建设、理论研究、社会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如何充分发挥苏州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魅力,赋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工作,这是苏州石湖智库长期以来一直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命题。

本次活动邀请苏州市非遗办费巍主任作为学术沙龙的特约主持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在苏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当代转化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苏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大运河苏州段则是串珠的丝线,一定要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契机,深入挖掘非遗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文脉,从而指导实践,探索新时代非遗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供稿:苏州石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