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流水声中理官事
时间:2024-10-23 访问量:
     明代诗人王穉登曾集两句唐诗对题浒墅关,上联为“流水声中理官事”,下联为“寒山影里见人家”,生动描述了浒墅关镇背靠阳山、头枕运河的地理样
貌,而这里提到的流水声里的官事,即为明清时的钞关。
     在江南老百姓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苏州弹词《三笑》中,讲到一榜解元唐伯虎在虎丘偶遇从无锡东亭镇随老太太前来进香的华相府丫鬟秋香,自认为秋香对他三笑留情,于是从虎丘山脚下山塘买舟一路追赶返程的秋香。也正是因为浒墅关船只过关是一天两次、定时放行,任性率真得像孩子一样的唐解元才得以赶上华府大船,随后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如此说来浒墅钞关除了是收税征钞的财富关之外,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月老关。
     作为朝廷的制度性机构,钞关走过了反复停设、改进再设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制度,对当时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职位的权柄特殊,对于贪腐的风险防范就显得格外严密,由户部遣派的钞关主事早期基本上一年一换,延至清代沿袭其制,后主持关务的职位逐渐由清廷内务府派出的苏州织造兼任。
     尽管人们总是习惯于对这些来去匆匆的榷使们的操守带有怀疑、抱怨和讥讽,然而明清两代的榷关主事也不乏可圈可点的品行和功业。主事们在构建公署居所时,每每在照壁或堂名上以“水鉴”“冰玉”自惕,时刻告诫自己振衣自浣,廉谨自持。明正德六年(1511),主事于范重修大堂,名曰“国计”,同时写了一篇《国计堂记》以明志,记里说“凡水陆场务,所榷者皆为国家计也。至于算商舟,则以部职主之,盖利重课多,又计之大者也。余作分司堂,因以国计名焉”。既任国职,当为国士,“处己以公而廉,待人以明而恕”。
     而在浒墅建钞关之后,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常常由钞关主事来担当、来推动,诸如修桥筑堤、办学慈善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明嘉靖九年(1530)任上捐资助学、建文正书院的方鹏,以及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上拿出结余银两加筑堤防的董汉儒。清顺治十七年(1660),主事李继白还力推书籍过关免税,促进了作为当时一个重要的出版中心的苏州所刊行书籍的发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