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澹台湖名称由来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宝带桥与澹台湖关系密切。在苏州古城东南,宝带桥是横卧在澹台湖上的。在过去,澹台湖位于太湖东面,是太湖的泄水口,又与南北方向的大运河接通,绿水青萍,碧波荡漾,风景很美。湖的名称有什么来历吗?有的,澹台湖与澹台灭明这一历史人物有关系。
     史书记载,澹台灭明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是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澹台灭明曾拜孔子为师。他智商极高却长相丑陋。孔子虽说是圣人,终究是人不是神,也有眼光不准的时候。所以,孔子看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就认为这名学生资质低下,不会成才。老师看不上自己,一般人可能会灰心自卑;但是,澹台灭明不是一般人,并没有因为老师不待见自己而垂头丧气,而是更加刻苦学习,自尊自强。从师学成之后,澹台灭明就学以致用,致力于修身实践,做人做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开后门,不走捷径歪路,他的高尚品德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澹台灭明南下游历到长江流域讲学,追随他的学生有300多人。相传,他在南方的居住地就在我们苏州,他曾经在澹台湖一带授课讲学,成为苏州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澹台灭明不仅学问深厚,而且具有教育管理才能。他的崇高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也传到了孔子耳中。孔子听说后非常感慨,自我检讨说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自己只凭相貌来评判人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孔子终究还是圣人,敢于承认失误,知错就改。
     据史书记载,澹台灭明南游来到吴国,居住在澹台湖一带,原先这里是一片陆路,后来,宅陷为湖,故名“澹台湖”。也就是说,由于地理的变迁,澹台灭明当初结庐讲学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因为澹台灭明对吴地的教育有深远影响,所以,人们便将此湖命名为澹台湖,作为纪念。澹台湖因与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密切关联而著名,而宝带桥横跨澹台湖东出口,两者自长桥建成之日起,便成为一体,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