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助修宝带桥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在千年大运河的辉煌历史中,始建于唐代的苏州宝带桥,属于开创性的杰出成就。
宝带桥是横跨澹台湖口的一座长桥。这座长桥是怎么造起来的呢?除了史料记载的刺史王仲舒捐资造桥之外,民间还有一段八仙助修的传奇故事。
在过去,澹台湖西通太湖,是太湖的泄水口。湖面上风大水急不好行船,湖阔水深不好拉纤,老百姓天天盼望着能在澹台湖口造一座长桥。可是,澹台湖水深风大,不好打桩,造桥非常困难。

宝带桥是横跨澹台湖口的一座长桥。这座长桥是怎么造起来的呢?除了史料记载的刺史王仲舒捐资造桥之外,民间还有一段八仙助修的传奇故事。
在过去,澹台湖西通太湖,是太湖的泄水口。湖面上风大水急不好行船,湖阔水深不好拉纤,老百姓天天盼望着能在澹台湖口造一座长桥。可是,澹台湖水深风大,不好打桩,造桥非常困难。
相传,澹台湖边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一天深更半夜,已经睡下的老和尚忽然听到有人来敲门。老和尚起来打开庙门,一看,门外有一群人,有年纪大的,有年纪轻的,还有一个手持荷花的女子,7男1女整整8个人。老和尚不晓得这是些什么人,就说:“不是不招待,庙小,没有住的地方。”那8个人说:“我们只是进去乘乘风凉。”老和尚就让他们进了门。不料,他们又说:“我们赶了不少路,还没有吃晚饭呢。”老和尚搞不清楚这8个人来干什么,大半夜的竟然讨饭吃,心里不乐意,马上回答说:“庙小,没有米,吃什么呢?”听老和尚这么说,其中有一个腿脚有点瘸的人,从葫芦里倒出米来:“请师傅烧一点粥吧。”老和尚拿着米,却又嘀咕道:“没有菜,怎么办?”又有一个人拿了一包红枣倒在锅里,对老和尚说:“就烧枣子粥吧。”
老和尚烧好了粥,端出来,满屋子香喷喷的。8个人自己盛粥,正好坐满一桌,开心地吃了起来。没多久,一锅粥就吃光了,枣核吐了一桌子。老和尚拿了抹布、簸箕正要上前打扫,那8个人赶紧摆摆手说:“不用扫,枣核有用的。”老和尚心里想,这群人真是古怪啊,难道烧熟的枣核还能当种子用吗?
那8个人果然不睡觉,就在殿堂里乘风凉,说着话,好像在商量什么事。天亮了,8个人向老和尚道谢后,每人手里拿了一把枣核走出庙门,朝着澹台湖下湖去。老和尚是个好心人,着急了,正要喊,只见7男1女已经走进了湖里,奇怪的是,他们在深深的湖水中行走如履平地,而且边走边把枣核扔在湖里,一直走到对岸。老和尚简直看呆了,太奇怪了,这些人究竟有什么来头呢?等到太阳出来时,老和尚抬头一望,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太神奇了,那8个人走过的湖面上竟然竖起一排粗粗壮壮的木桩。这时候,老和尚终于明白了,原来这7男1女是8位仙人,八仙帮忙打桩,一个枣核一个桩。 据说,苏州刺史王仲舒听到这个神奇故事后会心一笑,他懂得,是苏州百姓一心想在澹台湖口造长桥的心愿感动了仙人,帮着解决造桥最大的困难。王仲舒借此机会就把镶满珍珠、翡翠的宝带捐献出来,趁热打铁,马上主持造桥工程。
后来,横跨澹台湖上的宝带长桥终于造成了,全长316.8米,面宽4.1米,桥下53孔连缀,结构精巧,是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
当然,“八仙助修宝带桥”是个美丽的传说。不过,这个传说倒也体现了1200多年前,苏州造桥工匠的聪明才智与高超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