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宝带横跨水中央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在过去,大运河澹台湖一带是苏杭水上交通必经之路,宝带桥是古代贯通苏浙两省的交通要道,肩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站在桥上,可以看见大运河里船只如梭,百舸争流,一派繁忙景象。那系挂成一串的航船,就好像水上列车,飘然而去。
     宝带桥共有53孔桥洞,其中3孔联拱较高,以便通行大船,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全桥构造复杂,风格壮丽,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为长桥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更显得奇巧多姿,成为江南名胜。许多文人墨客曾经写诗“点赞”,比如,元代苏州报恩寺有一位和尚,名为释善住,写有一首《宝带桥》,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运得它山石,还将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释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虽入空门,但文学修养很高,喜欢写诗。他在路过宝带桥时,看到长桥宽肩阔背,给人以稳健之感,横卧水上,形似苍龙卧波,桥址又处于大运河与澹台湖的汇合处,湖光山色碧辉相映,着实令人陶醉。于是,诗兴勃发,挥笔称颂。
     这首诗生动描绘出宛若苍龙的宝带桥“横跨水中央”的雄姿。而且,明确地指出了历史上宝带桥曾在苏州地区的水利、交通、航运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宝带桥大大方便了大运河中南来北往的舟船。而且,当纤夫过桥时,纤歌声声,络绎不绝地挽舟破浪前进,这是一幅生动的劳动人民生活劳作的美丽画卷。
     这座千年古桥形态优美,构造精良,地处要冲,驰名中外。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某日清晨,坐着龙舟沿着大运河从古城阊门一路过来,路过宝带桥时也被长桥的雄姿惊艳到了,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写下一首《过宝带桥有咏》,三四两句赞叹曰:“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称赞其千秋功劳。
     宝带桥以桥代堤,沟通陆路,其53孔设计有利于太湖洪水宣泄。桥从13孔开始逐渐隆起,到15孔为最高点,然后到17孔又恢复原高度。这种处理使桥形富于变化,既减轻了桥的自重,又增大泄水面积,从而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在营造技术上,宝带桥运用了软地基加固法和“柔性墩”“刚性墩”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抵抗了来自单向的水平推力,又减轻了桥身的自重,减少了阻水面积。这充分体现了苏州造桥匠师对结构力学的认识深度及其聪明才智。整体来看,宝带桥构造复杂而又结构轻盈,造型优美,风格秀丽,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似宝带浮于水上,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轻盈飘逸。
     如今的宝带桥仍是明代正统年间的形制风貌,如长龙卧波,依傍大运河,飞卧澹台湖,美不胜收,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