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梁章钜桥畔告别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宝带桥地处交通要道,陆路衔接苏嘉古道,在水上则是连接大运河与吴淞江的隘口。近代诗人金天翮《宝带桥》有“落日明官渡,垂杨隐驿亭”,表明这个贯穿苏浙的交通要道旧有渡口、驿亭,也是一个告别地点。
     千百年来,江南运河宝带桥畔上演过无数次的离别情景。清代名臣梁章钜在离别苏州时,也曾经在宝带桥畔告别友人。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二十八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官至江苏巡抚。梁章钜是近代史上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
     在清代,梁章钜不仅是一位良吏名臣,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他酷爱读书,学识渊博,勤于著述,卷帙浩瀚。一生共著诗文近七十种,著述之丰,在清代罕有其匹。尤其是在楹联研究和创作方面贡献巨大,著有《楹联丛话》等,被誉为楹联学开山之祖。
     梁章钜曾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当时,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均驻在苏州府,因此,梁章钜与苏州关系密切,对苏州历史文化十分了解,对古城的文化事业很有贡献。比如,他曾重修苏州沧浪亭,编辑《沧浪亭志》,并集北宋名人欧阳修、苏舜钦的诗句,为沧浪亭题写一副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意境高远,朗朗上口,至今挂在沧浪亭上,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联。
     梁章钜后来因疾引退归田。离别苏州时,友人在宝带桥码头设宴送别。古语曰“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的惆怅伤感本是人之常情,一般而言,诗人写离别难免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不过,潇洒达观之士却往往不以离愁别恨为主题,在他们笔下,抒写的是一首首充满热情的离别之曲,展示出诗人独特的个性。梁章钜的宝带桥告别之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首诗是《归帆杂咏二十八首》中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忽闻潭水踏歌劳,宝带桥边拥采旄。
                                                                  今日为君不辞醉,斜阳影里酒人高。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名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也表达了两人的深厚情谊。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热情。梁章钜这里用“忽闻潭水踏歌劳”巧妙地化用李白的诗意,表达告别深情。可以试想,这场送别一定是精心准备过的,宝带桥边彩旗飘舞,送别场面十分隆重。梁章钜被友人的送行安排所打动,开杯引满,洒脱不羁。好酒令人醺然,友情更加令人陶醉。
     江南运河宝带桥成为这场送别友情的见证。同时,也见证了诗人梁章钜的旷达襟怀和不俗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