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汤斌果敢禁邪神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治平山,位于苏州市西南郊,海拔92.6米,西南接七子山及吴山,是横山山系的一部分。东北至茶磨屿,抵近石湖。山下有治平寺,梁天监二年(503)僧法镜建。始名楞伽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改现名。原有环翠轩、永庆堂、得月轩、湖山堂、枫岩、足庵等,现无存。寺旁有春秋时期挖的石井,名越公井,又名杨素井。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到石湖,都在治平寺小憩,并留下《治平寺》《雨中游上方山》等诗篇。山顶有楞伽寺塔,又名上方塔,塔影玲珑、秀丽,为隋大业年(608)吴郡太守李显所建,北宋重建。虽经历代多次修缮,但塔身基本结构仍然是宋代的文物。塔身全用砖砌,七级八面,底层无檐,第二层有短檐,三层以上腰檐为菱角牙与板檐砖叠涩外挑,上施瓦垅垂脊,翼角反翘,檐下隐出“一斗三升”斗拱。塔室为正方形,内无塔心柱。每层四面辟门,每层间调换45度,塔门也随之逐层交替。塔下有建于南宋的五通庙,又称“五圣祠”,徽宗赐额“认真为神”。这座五通庙,后世遭到禁毁,则与“五通”名称有正邪之分有关。关于“五通”,可追至婺源“五神”。婺源五神原本是纳入国家祀典的正神,经两宋、元明累次官封,先后有“五通”“五显”“五圣”等侯爵、公爵、王爵封号。而邪神“五通”自北宋至明朝均被视为应该禁止的淫祀。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正神“五显”与邪神“五通”逐渐混淆,至清朝完全融合。“五通”信仰盛于江南,而以苏州为最,又以上方山为主要场所。此一败坏风气、侵占民财的现象,明时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弘治始有禁毁上方山“五通”之举,到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道光年间的江苏按察使裕谦任上更是严厉禁毁,尽拆殿宇。
     关于汤斌禁止邪神,这里还有个传说。相传,八月十七是“五圣老爷”生日,所以每到八月十七这一天,上山烧香的人特别多,真可谓人山人海。庙里挤不进去,就在庙外烧;庙外挤不上去,就在山路上烧。从山脚下到山顶上,无处不烧香,无处不点烛,到处烟雾弥漫,火光闪闪。这一天究竟烧掉多少香烛,是无法计算的,不仅是极大的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汤斌出任江苏巡抚,驻在苏州。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听说上方山迷信活动十分猖獗,立即开展调查。原来,所谓“五圣老爷”完全是巫婆编造出来的,主要是为了骗取百姓钱财,纯粹是一派胡言。这年八月十六,汤斌召集地方官员来到巡抚衙门,要求他们取缔这一迷信活动。可是,地方官员没有一个表示同意,还说,上方山上的老爷灵得很,谁触动了他们,谁就会倒霉。汤斌说:“你们当官的都这么相信,那就难怪老百姓了。当官的都不敢出来取缔邪神,那谁敢出来取缔呢?你们怕,我却不怕,明天我亲自去取缔。”
     第二天傍晚,汤斌身穿官服,带了一班衙役来到上方山。这时,巫婆正在装神弄鬼。汤斌当着众人的面将巫婆抓了起来。巫婆一看是朝廷官员,吓得浑身发抖,神也不像神了,马上叩头求饶。汤斌叫巫婆将装神弄鬼的事向香客说了一遍,香客听后如梦初醒,才知道上当受骗了。接着,汤斌拿出铁链,一端绕在自己脖颈上,一端缚住神像,用足力气,将神像一个个拉倒在地,跌得粉碎。汤斌叫衙役将神像从庙里拖出来,凡是木做的,焚火烧掉;泥做的,丢进石湖里。临走时,又将巫婆带到衙门,给予严惩。从此,作祟数百年的上方山迷信活动销声匿迹。
     后来,虽然迷信活动有些死灰复燃,但继任的官员按照汤斌的做法,将神像推倒,丢进石湖,至此,上方山的迷信活动就再也没有兴起来。清顾震涛还在《吴门表隐》中记载:“上方山五通神座下石碣八大字曰‘肉山酒海,遇汤而败’。明初张三丰书。至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毁时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