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揭开千古谜
时间:2024-10-24
访问量:
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是苏州现存的少数几座宋塔之一。站在塔上,苏州古城和周边一带历历在目,很值得一去。
保存至今的瑞光塔,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到天圣八年(1030)所建的八角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由外壁、回廊和八角形砖砌塔心柱组成。
清朝咸丰十年(1860),瑞光禅院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瑞光塔却得到了保存。只是在风霜雨雪的长期侵袭下,它的木制腰檐、平座全部脱落,而且裂隙纵横,野草丛生,鸟雀筑巢其中。
塔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既然瑞光塔是14世纪之前的建筑,那么,理论上塔内应该藏有佛骨、佛像、佛经等宝物。可它们又藏在具体哪个点位呢?
1978年4月中旬的一天,瑞光塔突然来了三个十五六岁的不速之客,他们是逃学来掏鸟蛋的。他们爬上了瑞光塔第三层,中间的墙壁上有座佛像。一个叫刁先庭的孩子好奇地挪开佛像,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佛像后面有一个暗门。刁先庭打开暗门,又担心里面有暗箭,就找了块砖头扔进去,听到“咚”的一声,像撞击木头的声音,他这才敢爬进去,一个尘封在瑞光塔里近千年的秘密,从此被这个“熊孩子”打开。这个暗门内的空间是瑞光塔的“天宫”,里面藏着北宋建塔时入塔供奉的宝物,包括《妙法莲华经》等佛经,嵌螺钿经箱、铜佛像、铜质金涂塔、琥珀印章等。最重要的是用4万多颗珍珠制作的真珠舍利宝幢,宝幢高1.22米,集玉石雕刻、金银工艺、木雕、描金等艺术于一身,制作精细,堪称旷世奇珍,让人叹为观止。三个小孩把宝幢一折为二装在一个麻袋里,从塔上扔下来,正好几个退休的工人看到,就跟他们说,这个不能拿回去。孩子们就把它背到了苏州博物馆。后来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瑞光塔天宫进行了整理。1987年至1990年,瑞光塔得到全面整修,并作为盘门三景之一对外开放了。真珠舍利宝幢也得到了修复,现在是苏州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保存至今的瑞光塔,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到天圣八年(1030)所建的八角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由外壁、回廊和八角形砖砌塔心柱组成。
清朝咸丰十年(1860),瑞光禅院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瑞光塔却得到了保存。只是在风霜雨雪的长期侵袭下,它的木制腰檐、平座全部脱落,而且裂隙纵横,野草丛生,鸟雀筑巢其中。
塔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既然瑞光塔是14世纪之前的建筑,那么,理论上塔内应该藏有佛骨、佛像、佛经等宝物。可它们又藏在具体哪个点位呢?
1978年4月中旬的一天,瑞光塔突然来了三个十五六岁的不速之客,他们是逃学来掏鸟蛋的。他们爬上了瑞光塔第三层,中间的墙壁上有座佛像。一个叫刁先庭的孩子好奇地挪开佛像,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佛像后面有一个暗门。刁先庭打开暗门,又担心里面有暗箭,就找了块砖头扔进去,听到“咚”的一声,像撞击木头的声音,他这才敢爬进去,一个尘封在瑞光塔里近千年的秘密,从此被这个“熊孩子”打开。这个暗门内的空间是瑞光塔的“天宫”,里面藏着北宋建塔时入塔供奉的宝物,包括《妙法莲华经》等佛经,嵌螺钿经箱、铜佛像、铜质金涂塔、琥珀印章等。最重要的是用4万多颗珍珠制作的真珠舍利宝幢,宝幢高1.22米,集玉石雕刻、金银工艺、木雕、描金等艺术于一身,制作精细,堪称旷世奇珍,让人叹为观止。三个小孩把宝幢一折为二装在一个麻袋里,从塔上扔下来,正好几个退休的工人看到,就跟他们说,这个不能拿回去。孩子们就把它背到了苏州博物馆。后来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瑞光塔天宫进行了整理。1987年至1990年,瑞光塔得到全面整修,并作为盘门三景之一对外开放了。真珠舍利宝幢也得到了修复,现在是苏州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瑞光塔天宫里还发现了北宋绘有十二星座图像的印刷品,证明十二星座概念最晚在北宋初期就已传入苏州。这件印刷品名叫《大隋求陀罗尼经咒》,现藏于苏州博物馆,落款时间是“景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006年,上面印的羊、蟹、秤、狮子、瓶、鱼(两条)、牛等十二个图像,与白羊、巨蟹、天秤、狮子、水瓶、双鱼、金牛等十二星座完全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