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 
营盘啷厢杨柳墩
时间:2024-10-23 访问量:
    位于蠡河和大运河交界处,有一处名叫杨柳墩的河畔堆墩,原来高4米,面积有400多亩,因受太湖之水冲刷,河水侵蚀,现仅剩70来亩。其四面环水,河面宽百余米,墩北仅一小径通向外界。小径口设一铁门,关闭铁门,只有坐船才能进入杨柳墩。墩上原有房屋3间,门前立一石碑。有高出水面8到9米的大小土丘2个,还有墓碑、石牌坊等遗物。
   关于杨柳墩的由来,当地有不同的传说,一说秦始皇率子胡亥南巡途中经过蠡河,见此地一个大墩,四面环水,山清水秀,就择定为胡亥墓地。胡亥死后即安葬于此。墓穴占地20余亩,下面全由木排垫起,故杨柳墩又称木排坟。又一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为其叔父靠山王杨林筑墓。杨林死后便安葬于此,取名杨林墩,后人误称为杨柳墩。据当地乡民口述,还有一说杨柳墩是在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形成的。当时乾隆下江南,各地都非常重视,无锡到苏州一路,在石塘湾北建立了北营盘,在望亭彭华乡五都一图建立了南营盘。从此,这里就被叫作“营盘啷”。
    为了流水便利,要将原来的月城从中间一劈两爿,当工程进行到城北处时,挖到了一个地下泉眼,大水涌出,用石块和泥土放在麻袋中堵也堵不住。地方官员听从治水专家建议,调集苏州府和常州府的木材运到这里,叫打铁工匠专门打造一个个大爪,勾住木材,四周用石块砌起,中间用泥土填充,用这个办法终于堵住地下泉眼,洪水被止住,上面就形成了一个土墩。而为了防止洪水冲走泥土,墩上全部扦插杨柳。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墩叫作杨柳墩。
    杨柳长大成材,一到春天柳条随风飘动,成为大运河上的一道风景。逢到春天,二、三月从北而来去杭州烧香的人们,有时也会停靠在这里,上岸休息一下。当地人还相传宋代岳飞降伏杨虎时,以及太平天国李秀成等,均在墩上驻扎过军队。这个杨柳墩虽然不大,看上去也不起眼,但还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