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卷唱诵磬鼓喧
时间:2024-10-23
访问量:
过去,江南一带在举办婚丧喜事时,常会邀请道士来家做功课,念经俗讲,说说唱唱,搬演故事,谓之宣卷。宣卷的内容有《林子文》《珍珠塔》《白鹤图》等,大抵以劝人为善为宗旨。在望亭一带及周边曾流行过一段描摹产育习俗的宣卷文本,唱尽母亲“十月怀胎”的不易,字句朴素明白,自然而然引发受众共鸣。
词中唱道:
……
“娘受怀胎六月中,束紧布裙真气闷;冷来好比寒冰水,热来不就离凉风。德音净明。(同上)
……
“娘受怀胎十月整,痛阵沥沥似浪涌;如刀破腹痛心肝,宝宝落地死还生。普度众生。(主宣:‘我劝善男信女,莫忘生养恩情!’)”
词中唱道:
“娘受怀胎一月整,勿知腹内是何音;只恐自身有了病,半忧半喜好自问。度人无量。(主宣唱后,附卷末尾复应:度人无量。)
“娘受怀胎二月整,四肢无力腿酸疼;乌云两鬓无心理,八幅罗裙照挂身。善应诸方。(同上)……
“娘受怀胎六月中,束紧布裙真气闷;冷来好比寒冰水,热来不就离凉风。德音净明。(同上)
……
“娘受怀胎十月整,痛阵沥沥似浪涌;如刀破腹痛心肝,宝宝落地死还生。普度众生。(主宣:‘我劝善男信女,莫忘生养恩情!’)”
将娘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劬劳诉之于声情并茂的演出,民众很难不为之动容。宣卷这种形式渊源有自,原先作为佛教的民间传播形式,唐代称为“俗讲”,到宋真宗时禁止俗讲,于是宣卷僧尼将“谈经”“说诨”发展成“宝卷”,通俗易诵,又让人听得明白,深受底层民众喜爱。元明时宣卷题材扩大到神仙生活,清初又进一步以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如《梁山宝卷》《白蛇传宝卷》《岳飞宝卷》等。在内容上更加民俗化,以演唱佛道及民间风俗故事为主流,不再以宗教教化宣传为义务,转而成为劝人为善的表现人间喜怒哀乐的娱乐,也是庙会活动之一。在苏浙一带,除了和尚、僧尼、信徒宣讲外,还出现了专门宣讲宝卷的“佛头”,即职业艺人——宣卷师。 宣卷以地域来分有多种,望亭当地的属于苏浙的水乡宣卷。水乡宣卷说白以苏州吴语方言为主,每逢老人做寿、小囡满月、周岁、造房子、讨娘子、观音生日、庙会佛事等红喜事做宣讲。演出时有木鱼卷和丝弦卷之分,木鱼卷一般由三人表演,一人为主宣(上手),两人为附卷先生(下手)。主宣人把宣本中人物情节、动作、说白,以口才表演形式,通过说、唱、表、扮、噱的艺术形式宣讲内容,吸引观(听)众;附卷先生只为主宣陪衬帮腔,主宣的末尾落调由附卷重复演唱,烘托气氛。伴奏是在主宣面前置左大右小两只木鱼,按节律敲响,附卷各持一对碰铃,按律奏声。演唱宣讲一般三个回合,约三小时,中途休息两次。丝弦宣卷由丝弦琴、胡(琴)、琶、笙、笛等七到八人,多至十多人组成。一名主宣,配二至四名女演员附卷。气氛热闹,人群欢跃,乐队闹场后,主宣人敲打醒木,即转入宣卷正本开讲。时间也在三个回合,三小时上下,休息时还经常穿插越、沪、锡剧唱段或民间小调表演,用来热场